Workers lift large facade pipes into place, 1972. Image: Mark Fisher
守护巨型管风琴
10244根风琴管,每一根都是由手擦拭,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Note - July 29, 2021
悉尼歌剧院得知音乐厅大管风琴的设计师和建造者 Ronald Sharp 逝世深感悲痛。 Ron 苦心经营了 10 年来建造这个管风琴,直到 1990 年代初,他还一直保持着这个管风琴。 这位自学成才的管风琴制造商负责全国其他 20 个标志性器官。 他为我们留下的是永恒的。 我们的想法与Ron的家人同在。
格莱美提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卡梅隆·卡朋特 (Cameron Carpenter) 为他的现场表演带来了在当代音乐中并不常见的魅力和表演技巧。 这是古典世界中不常见的风格 - 有时甚至会被当作是不受欢迎的,但这座管风琴非常适合悉尼歌剧院,它本身就是一个表演者。
由悉尼人 Ron Sharp 设计和建造,耗时 10 多年才完成,耗资 120 万美元。 它高 15 米,重 37.5 吨,拥有 10,000 多根风琴管。 它的富丽堂皇和威严感使它在歌剧院最大和最重要的音乐厅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2 年,在卡朋特的歌剧院个人首演中,他穿着合身的黑色亮片紧身裤和金色的莫霍克风格登上舞台。 监视器上可以看到他的手在琴键上滑动,而他穿着镶有水钻的高跟鞋,在踏板上跳舞。
与卡彭特和包括大卫·德鲁里(David Drury)和约瑟夫·诺兰(Joseph Nolan)在内的其他古典乐手(他们都曾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过)一起,来自耶扎贝尔的希瑟·香农(Heather Shannon)为乐队 2014 年的音乐会专门创作了一首适合管风琴的乐曲。
但现在,这座巨型风琴静静地伫立,被建筑的嘈杂声所包围。 音乐厅正在进行歌剧院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整修,以改善观众和表演者的体验。 而管风琴,将依然在此。
Watch (at 22m 20s): Cameron Carpenter plays J.S. Bach's 'Toccata in F major' with the 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 in 2011, Concert Hall
The Grand Organ inside the Concert Hall, 1970. Image: Mark Fisher
Image: Mark Fisher
Workers carry the Grand Organ’s second largest pipe across the Concert Hall stage, 1972. Image: Mark Fisher
巨型管风琴位在礼堂的南墙上,在施工期间,最重要的便是要保护它免受灰尘和沉积物影响,因为这些粉尘可能会损坏其木材部件,并对温度和湿度波动的影响。
自 2017 年以来一直与歌剧院合作的管风琴调音师和修复师 Murray Allan 说,在施工期间,“你真的必须尽可能多把管风琴包裹起来,因为一旦污垢进入管道,就会引起很多问题 ”。
但作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机械动作管风琴,真正需要什么是没有先例的。
在歌剧院从事维修工作并负责“管风琴内部和周围的空气”的格雷格尼克松(Greg Nixon),则担起了找到保护管风琴的方法的重任。。
“我们用两层帆布覆盖管道,然后我们将为音乐厅本身提供空气的空气处理装置转移到管风琴阁楼并对其加压以防止灰尘进入,”他说。
The Grand Organ console under construction, 1974. Image: Mark Fisher
The Grand Organ console before Cameron Carpenter’s performance, 2011. Image: Daniel Boud
在国内找不到足够的帆布,不得不从美国订购更多的帆布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我们需要几百米才能把管风琴包裹住,一层在外,一层在里,知道它醒来。
“为了保持湿度稳定,我们在里面放置了几个带有过滤器的循环风扇,以捕获任何进入的灰尘,”他继续说道。
为了保护木材,他们添加了“几个加湿器来让它保持快乐”。
尼克松说:“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人去管风琴阁楼看看,确保一切正常。”
The Grand Organ covered by sail cloth while Concert Hall renewal work takes place.
他使这项艰巨的任务听起来相对简单。 当被问及焕新工程完成后需要做哪些准备时,他说:“也没什么! 我们必须进去把它擦干净。 重新打开电源,演奏风琴。”
然而艾伦说,准备工作将在音乐厅重新开放前六个月开始。
“我们必须清洁每一个管道,我们必须清洁所有的音板,键盘所在的控制台......我们必须清洁每一个部件,尽可能多地清洁。”
尺寸从 9.7 米到 5 毫米不等的 10,244 根管道,每一根都将被取出并使用真空、压缩空气、管道清洁器进行单独清洁——或者,是的,擦拭——所有这些都在现场完成。 这是一项棘手的工作。
“这很困难,因为没有太多空间可以供我们工作,而且风琴部件非常脆弱,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他说。
关于管风琴的一切:
- 在 Jørn Utzon 离开后,音乐厅的内部设计由澳大利亚建筑师 Peter Hall 设计。
- Hall 深受 Utzon 最初概念的影响。Hall在舞台上方引入了一个圆形“皇冠”结构,骨架从这个“皇冠”呈扇形展开,包括合唱团摊位上方的风琴。
- 该管风琴由悉尼的 Ronald Sharp 设计和建造,于 1979 年完工。它的一部分是在悉尼郊区 Mortdale 的一家小工厂建造的。
-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管风琴,高15米,宽13米,深8米。
- 它拥有10,244个风琴管、201个套管、131个音色栓、5个演奏台及一个拉出式踏板控制台建造管风琴的预算为 400,000澳元 。当它被移交给歌剧院时,成本已经上升到 120 万澳元。
- 1979 年 6 月 7 日,墨尔本管风琴家道格拉斯·劳伦斯 (Douglas Lawrence) 举办了首场以管风琴为主题的独奏音乐会。
Installation of flooring in the Concert Hall, 1972. Image: Mark Fisher
唤醒管风琴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则是调音。调试管风琴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时长八小时的夜晚(在忙碌的歌剧院,调音唯有在夜间才能进行)。在剧院翻修的这段时间里,管风琴长时间的沉睡使它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才能调试完成。
卡朋特说,虽然在 COVID-19 期间建设仍在继续,但管风琴是一种“社交距离与生俱来”的乐器:它旨在取代整个管弦乐队,而管风琴手则与听众隔绝。
“当它不与其他力量结合时,它更容易被享受”卡彭特说。 “这并不是说管风琴和管弦乐队没有做伟大的事情——但现实是它被设计成是独立的乐器。这也是为什么它的音域如此之大,它不像今天的弦乐器那样需要其他乐器的配合。”
他补充道:“我一直认为管风琴是古典音乐之外的东西。它具有一种奇怪的、破碎的本质,这让它能够在我们现在与 COVID-19 一起经历的转变中幸存下来。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存在于数字和物理领域。”
卡朋特将他与乐器的关系描述为“困扰”和“痴迷”。对于这架魅力如其名的乐器,他说,它能给予的远比它所索取的要多得多。
Gabriel Wilder 是一位来自悉尼的记者与新闻制作人。她曾为澳洲卫报、悉尼先驱晨报、洛伊研究所与悉尼大学撰稿。
Twitter @gabrielwilder
You may also like...
Keeping the ghost lights shining
“It’s about saying: we haven’t gone forever, we’re coming back and we’re going to leave the lights on to show you that.”
Work begins to transform the Concert Hall for a new era
Better sound, better access and more ambitious performances will be enabled by a $150 million upgrade and renovations.
Digital program from the Sydney Opera House
Unmissable full length performances, live recordings and never-before-seen footage from the Opera House archives.